分类列表
新闻分类
深圳3D打印哪些领域可以用到铝化物材料


当需要3D打印零件时,您是否在聚合物与金属材料之间犹豫不决?有一种材料巧妙结合了两者的优势:铝化物(Alumide)。这种复合材料通过在聚酰胺(尼龙)基体中负载铝粉得名,兼容选择性激光烧结(SLS)技术,既保留了尼龙的设计灵活性,又赋予了金属的光泽质感。本文将全面解析铝化物的材料特性、工艺适配性及典型应用场景。

8

铝化物3D打印的材料特性

铝化物是一种复合粉末材料,其名称源自铝(Aluminum)与聚酰胺(Polyamide)的组合,主要由聚酰胺(尼龙)基体负载少量铝粉构成。尽管铝粉含量较低,但其赋予了材料哑光金属般的表面质感与微妙光泽。需注意的是,铝的加入使材料脆性略高于纯尼龙。

铝化物的其他核心特性包括:显著高于常见3D打印材料的硬度、多孔性结构,以及优于PLA等热塑性塑料的耐高温性能(可承受更高温度而不变形)。

SLS工艺适配性与制造流程

铝化物完全兼容选择性激光烧结(SLS)技术,其制造工艺与标准聚酰胺(尼龙)一致。具体流程为:在3D打印机中铺展第一层粉末,通过激光选择性烧结粉末颗粒;随后逐层添加粉末并重复烧结过程,最终构建出完整部件。打印过程中可同时生产多个零件(取决于零件尺寸)。

完成打印后,需进行手动后处理:操作员需清理粉末并清洁零件表面,随后可开展精加工操作(如染色、抛光等)。

铝化物3D打印的设计规范

为确保铝化物打印模型的质量与耐用性,设计时需遵循以下原则:

最小壁厚:相邻表面的最小壁厚需不低于1毫米,较薄的壁面可能导致模型强度不足。

最大构建尺寸:自然饰面模型的最大构建尺寸为650×330×560毫米,着色处理型号的最大尺寸为270×150×150毫米。

活动部件间距:若设计互连组件,移动部件间的间距需至少0.4毫米。

避免大平面结构:因加工过程中暴露于高温,大平面表面可能发生变形,建议优化结构设计以规避此类问题。

典型应用场景

铝化物是3D打印初学者的理想选择,其优势包括:无需打印支撑结构、可实现复杂几何造型、兼具一定柔韧性(可吸收小冲击并承受压力)。

铝化物打印件的表面特性包括:自然状态下呈哑光灰色并带有金属光泽,或通过染色等后处理技术实现多彩饰面。尽管材料本身具有多孔与颗粒感纹理,但可通过抛光或清漆处理提升表面光洁度,满足特定应用需求。

基于其特性,铝化物3D打印广泛适用于以下场景:

制造具有金属外观的刚性功能件;

制作注塑成型工具与组件;

开发不可拆卸装配体;

快速原型开发(需金属质感的技术零件或演示模型);

需要比纯聚酰胺更高刚性的模型,或仅需金属外观的零件。

因此,铝化物可服务于珠宝、汽车、消费品等多个行业,成为聚合物与金属材料之间的优质过渡选择。



no cache
Processed in 0.181342 Secon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