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手板模型行业中,硅胶复模是制作手板的常用技术,尤其在开模前的小批量手板模型制作中,硅胶复模更是首选方案。许多工业产品(如汽车零部件、机器人、医疗器械、3C电子产品)从概念到量产的过程中,需要研发人员持续优化设计。传统钢模开模成本高昂(一套钢模费用可达数十万元)且周期长,若设计存在缺陷,可能造成重大损失。因此,开模前通过小批量硅胶复模手板验证产品可行性,成为避免资源浪费的关键环节。
3D打印与硅胶复模的结合应用
真空复模技术解析
真空复模(又称硅胶复模)是一种基于硅胶模具的快速成型工艺。其核心流程为:在真空环境中对浇注料进行脱泡、搅拌、预热及注型操作,随后将模件置于60-80℃恒温箱中进行2-3小时的二次固化。该工艺复刻的产品可达到ABS等材料的强度和硬度,并支持颜色定制,尤其适用于产品开发阶段结构复杂、需满足功能与外观要求的塑胶件小批量复制。
硅胶复模工艺流程详解
原型制作:基于客户提供的3D图纸,通过CNC数控加工、SLA光固化快速成型或3D打印技术制备原型。
硅胶模制备:固定原型后浇注硅胶,经8小时固化后开模取出原型,完成硅胶模制备。
真空浇注与固化:将液态树脂材料注入硅胶模,在60-70℃恒温箱中固化30-60分钟,必要时进行70-80℃的二次固化2-3小时。正常情况下,硅胶模可重复使用15-20次。
小批量硅胶复模的核心优势
模具性能稳定:硅胶模固化后无变形、缩水现象,耐高温性能优异,可重复使用多次,为产品迭代提供便利。
成本与周期优势:硅胶模制备成本低、周期短,能有效规避开模风险,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损耗。
适用场景与产品类型
硅胶复模技术尤其适用于个性化定制、需求量小且结构复杂的产品,例如汽车零部件、机器人组件、医疗器械及3C电子产品。对于传统钢模成本过高的场景,该技术可显著降低研发门槛,加速产品验证进程。
通过硅胶复模与3D打印等技术的结合,手板模型制作实现了从设计到验证的高效衔接,为工业产品的快速迭代与量产提供了可靠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