杰呈3D用新技术让家居装饰更有个性,从客户有个大概想法到摆件摆进家里,全程都做得很细致。我们有多台工业用的3D打印机,能打印树脂、塑料、金属、陶瓷好几种材料,还能把软的和硬的材料一起用。比如给儿童房做既有弹性又有支撑力的卡通摆件,或者给现代客厅做表面光滑但里面镂空的抽象雕塑。这种灵活的技术让设计师不用被传统做法限制,能把客户各种想法变成真东西。
需求沟通阶段,机构采用“场景化引导”模式。客户无需具备专业设计知识,只需描述摆放位置(如电视柜旁、玄关台面)、功能需求(纯装饰或附带储物)及风格偏好(复古、极简或奇幻风),工作人员便会结合空间尺寸推荐适配方案。例如,小户型客户可能被建议选择镜面金属摆件增强通透感,而大平层用户则更适合大型树脂浮雕提升艺术氛围。为降低决策难度,机构还提供VR预览服务,客户可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摆件与家居环境的虚拟融合效果。
设计环节强调“细节可控性”。设计师会根据打印材料的特性调整模型结构:用树脂打印时,会主动加厚0.5毫米易断裂的细小部件;金属打印则优化支撑结构,减少后期打磨量。某次为咖啡店定制logo摆件时,团队通过分层打印技术,在保持外层光滑的同时,内部嵌入蜂窝状支撑,既节省材料又增强稳定性。客户还能参与设计迭代,比如将原本直线的底座改为波浪形,或要求在摆件背面刻上家庭纪念日,这些修改均通过云端协作平台实时同步,确保最终模型符合预期。
生产阶段采用“智能参数自适应”技术。设备会根据模型复杂度自动调整打印策略:简单几何体启用高速模式,层厚增至0.2毫米以缩短时间;复杂曲面则切换至精细模式,层厚降至0.05毫米以保证细节。某次打印带有镂空花纹的陶瓷摆件时,系统识别到薄壁结构后,主动降低喷嘴温度并减缓移动速度,避免材料收缩导致的变形。操作员还会在关键节点介入检查,比如打印金属摆件前,先打印树脂版确认结构可行性,这种“双验证”机制将返工率降低了40%。
后处理环节注重“材质特性匹配”。树脂摆件经过紫外线固化后,需用2000目砂纸逐级打磨,再喷涂哑光漆以模拟陶瓷质感;金属部件则通过电解抛光去除毛刺,最后镀上一层防氧化膜。某次为复古风格客户制作铜质摆件时,团队采用“做旧处理”工艺,先用酸性溶液腐蚀表面,再手工擦拭出斑驳痕迹,成品与真实古董几乎无异。包装环节同样考究,易碎摆件被固定在EPE泡沫内,外箱标注“此面朝上”标识,并附赠安装底座和清洁布,确保客户开箱即用。
售后服务构建“长期互动机制”。机构为每位客户建立档案,记录材质偏好、设计风格及空间数据,下次定制时可快速调取历史信息。某客户连续三年定制春节主题摆件,从第一年的树脂福字到第三年的金属生肖,团队根据其装修变化主动调整尺寸和配色。此外,机构还提供“微调服务”,如摆件因长期摆放出现轻微磨损,可免费重新打印替换部件,这种持续关怀让客户复购率提升了25%。
杰呈3D把独立设计师的想法和家庭用户的感情连在一起,用技术当工具,按需求来操作,给家里弄出特别有艺术感的装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