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列表
新闻分类
深圳3D打印PLA+材料与标准PLA的性能对比


尽管PLA作为常用3D打印材料具有易打印等优势,但其脆性较高且易吸湿的特性仍受关注。在材料升级路径中,PETG或ABS常被视为PLA的进阶选择,而PLA+则填补了标准PLA与高性能材料之间的性能空白。本文将从命名规则、配方构成及性能表现三方面,系统解析PLA+的材料特性。

6

一、PLA+的命名与配方解析

命名多样性
"PLA+"虽为行业通用术语,但具体产品的命名存在显著差异。部分品牌采用"PLA+"的变体名称(如eSun、Filiform、Kodak),而ColorFabb则将其高端改性PLA命名为"PHA"(聚羟基脂肪酸酯),另有厂商使用"Pro PLA"等差异化名称。尽管命名策略各异,但多数情况下这仅是市场定位的体现,仅少数产品(如PHA)涉及聚合物共混技术的实质性差异。

配方非标准化
PLA+的配方无统一标准,各厂商通常采用自有技术或采购定制方案,且多对具体成分保密。但通过行业分析可发现,为改善标准PLA的脆性和吸湿性,部分产品会添加TPU(热塑性聚氨酯)等成分以提升性能。TPU的引入不仅增强了材料的韧性,还降低了水分吸收率,从而优化了打印件的可靠性。

二、PLA+与标准PLA的性能对比

打印温度差异
多数PLA+线材的打印温度略高于标准PLA。以eSun产品为例,其标准PLA推荐打印温度为190-210℃,而PLA+型号则需205-225℃。不过,不同品牌PLA+的打印温度范围存在差异,通常集中在200-230℃之间。这一温度调整旨在优化材料流动性,确保层间结合更紧密。

核心性能提升
性能升级是用户选择PLA+的核心驱动力。相较于标准PLA,PLA+在刚度和耐温性测试中表现更优:

  • 刚性增强:标准PLA零件抗弯曲能力较弱,在压力下易断裂;而PLA+零件的弯曲性能更佳,能承受更长时间的应力作用。

  • 耐温性改善:PLA+在高温环境下的尺寸稳定性显著提高,适用于对热变形要求更高的应用场景。

综上,PLA+通过配方优化与工艺调整,在保留PLA易打印特性的同时,有效解决了其脆性与吸湿性问题,成为介于标准PLA与高性能工程塑料之间的理想过渡材料。



no cache
Processed in 0.188432 Second.